Jackie 姐姐心理宝典 首页 > Jackie 姐姐心理宝典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成长规律
作者/来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    发布时间:2019-04-08

  •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让孩子坚持学习活动,使他们的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保持学习行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它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强度)和方向盘(方向),不但能激发孩子投入学习活动,还会影响孩子的高级认知活动,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小学是正规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重要。
  • 规律1:孩子的学习动机可来自外部,也可来自内部
  • 有研究者根据动力的来源,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要我学”,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外部,它包括附属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
  •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我要学”,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己,它包括认知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
  • 规律2:随着年级升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呈下滑趋势
  • 研究发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总强度随着年级升高呈下滑态势。
  • 在低年级,学习的挑战相对较小,学校环境充满新鲜感,因此,孩子喜欢学习。进入中高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由强向弱转化。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内容增多、任务加重,外部压力较大,从而使他们对学习额兴趣下降。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孩子更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 规律3:孩子的学习动力从外部学习动机逐渐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 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学习动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如为了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奖励而学习、为了考试排名靠前而学习等。
  •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能够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开始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考虑长远的目标。因此,孩子逐渐理解学习的意义、内部学习动机更清晰、明确。进入高年级以后,孩子“我要学”的观念更加“强烈”。
  • 规律4:孩子对成绩好坏原因的分析和对学习难度的估计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
  • 对于自己学习好坏、学习成绩优劣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原因解释。这种原因的解释会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激情产生影响。
  • 如果孩子倾向于认为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是自己的原因,而且是可以控制的,这称为内部的、可控的归因。这类孩子更加相信努力的作用,会自发努力学习,学习动力较强。
  • 如果孩子倾向于认为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是自己不可以控制的,这称为不可控的归因。当这类孩子遇到学习失败,会认为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无论怎样努力都没用;或认为与外部原因(如运气)相关。这也是为什么学困生对学习总提不起兴趣的原因,因为屡战屡败已经消磨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斗气。
  • 对于学习难度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有实验证明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弱动机。具备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更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 如果任务太难,孩子认为自己无法学会,容易放弃努力,学习动力降低。
  • 如果学习任务太容易,孩子认为自己一学就会,并且学会了也并不证明自己的优秀,学习动力降低。
  • 规律5:父母的期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
  •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仍以外部学习动机为主,所以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父母的期望便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是指父母对孩子成绩的期待、对成绩的态度等。
  • 有的父母总是能及时肯定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鼓励孩子坚持,给孩子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充当一个提建议和指方向的角色。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更强,更容易形成“我要学”的想法。
  • 有的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学习活动限制很多,要求这个、要求那个,不给孩子一点选择的空间。这种专制独裁的行为,使得孩子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严重压抑了孩子的主动性。孩子容易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动力会逐渐减弱。
  • 规律6: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
  •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孩子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孩子未来行为和学习表现的判断和期待。教师对孩子期待和鼓励的态度会促进孩子学习动机的提高,进而促进成绩的提升。
  • 由于低年级孩子对教师抱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因而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此时,教师期望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例如,为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孩子就会很认真、努力地完成当天的作业。
  • 从中年级开始,孩子逐渐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对待老师。老师简单的表扬和鼓励可能效果不太明显。他们更渴望老师的肯定、与老师平等交流、获得尊重。因此,老师对孩子学习成果的肯定和尊重,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