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ie 姐姐心理宝典 首页 > Jackie 姐姐心理宝典
多说“守规则”,少说“要听话”
作者/来源:《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12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实施,使得新时期的家庭教育进入法治时代。由此,在家庭里,家长也要懂得“依法治家”“依法育儿”。有些家长听到这儿, 有点莫名其妙: 在家里应该怎么进行“法治”呢?孩子才读小学,怎么操作“法治”呢? 其实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法”落实到家庭中就是“规则”。我们平常老爱对孩子说“要听话”,那是家长制作风, 是“一言堂”的家教方法,早已过时了。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孩子更具备也更需要民主意识、规则意识。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 就应该对孩子 多说“守规则”, 少说“要听话”,营造家庭民主氛围,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守规则”更易让孩子接受

       这天晚饭后我带锴锴在小区踢球,邻居孩子乐乐和我们一起玩。玩到7点50分时,我提醒锴锴,我们约好的回家时间是8点钟, 现在还可以再玩10分钟。锴锴有点不高兴: “不嘛不嘛,今天和乐乐玩得很开心,我想多玩一会儿! ”我把锴锴叫到旁边,蹲下来轻声和他说: “你记得吧,我们之前排好了时间表,必须8点回家, 才能在9点前完成洗澡、讲故事这些事,确保9点睡觉的啊! ”

      锴锴听我说了这番话之后,想起了我们共同制订的“9点睡觉规则”,也想起了自己说过的要“守时守信,当个男子汉”的诺言,同意一会儿到8点就回家。我还提示他,如果想继续和乐乐玩,可以和他约好明天晚饭后早点来踢球。锴锴听了欣然接受,继续去享受剩下的10分钟运动时间。

      这时,乐乐妈妈也开始催促乐乐回家。但是乐乐也正玩在兴头上,不乐意回家。乐乐妈妈有点着急了, 大声对孩子说: “听我的, 8点就必须回家,要听话! 不许不乖! ” 乐乐本来玩得很开心的,一听到妈妈这话,马上来了情绪: “我就不听,就不听, 我要听自己的! ”说完就开始满地打滚、号啕大哭起来。乐乐妈妈一看这场景,更加生气了,拽起乐乐就往家走。刚才还兴致勃勃一起踢球的小朋友们不欢而散。

      上述这件事中,我和乐乐妈妈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让孩子运动后早点回家, 而且我们的时间标准也一致,都是晚8点回家。为什么乐乐妈妈的做法效果就不理想呢? 我认为关键就是她没有提前和孩子制订好规则。如果早早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然后持续地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而不是用“要听话”来简单粗暴地管理孩子,孩子其实是很愿意尊重规则并能够享受到规则带来的秩序感、安全感的。

         规则带来安全感和秩序感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比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遵守交通信号灯; 比如做事情有先来后到, 要按顺序排队;比如垃圾分类有规定,不同的垃圾要按分类标准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有规则。自然界里处处是规则,养育孩子也离不开规则。

    有些家长以为规则只是对孩子的约束、限制,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于是容易对孩子心软,对孩子不立规矩或有规矩不严格执行,还美其名曰“放养”。家长们千万不要混淆了“放养”与“放纵”的概念。今天你娇纵孩子,明天你就后悔莫及。教育孩子该严肃时一定严肃,该严格时一定严格, 给孩子清晰的“界限感”和“规则感”,这将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

    规则是对边界的设定,而这种边界,给孩子带来秩序感和宝贵的安全感。在始终如一、童叟无欺的规则面前,孩子享受到的是平等、是尊重、是有序、是安全。他不必时刻担心要“听大人的话”,也不怕大人情绪不好时会变卦、改变要求,而是可以安心地按规则办事。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安全感还是自我约束力,都能比较顺利地具备。

        请孩子一起参与制订规则

    在一个家庭里,最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氛围而非专制氛围,在家庭里也要讲“法治”而非“人治”。“要听话”是“听我的”,听某个人的, 这是一种“人治”,甚至专制。家长的地位本身就比孩子高,所以这个“听话”就变成了“孩子一定要听家长的话”。长期如此,不利于在家庭中建立起民主氛围, 也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及身心健康成长。而且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会越来越不满这种“听话”模式和“家长制”作风, 于是亲子冲突频繁,家庭教育陷入困境。

  家长要目光长远,想要孩子以后成长为既有规则意识又能独立思考的身心健康的人,那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而且要重视“请孩子一起参与制订规则”这件事,这恰恰是我们说的家庭教育中的“全过程民主”。比如我们和锴锴一起制订“9点睡觉规则”时,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和孩子讲人的睡眠规律,告诉他小学生应该每天睡几个小时、几点前睡觉才健康; 其次, 我们把学校老师的睡眠要求也转达给他,让他

知道学校和家里的要求是一致的;再次,我们让他把睡前要做的几件事列出来,他想到了温习白天所学知识、刷牙、洗澡、讲故事等几个环节。我们一起把这些环节各自需要的时间累积、倒推,最后就得出了这样的细节:下午放学回到家及晚饭后先温习功课,然后开始运动, 8点前必须回家, 回家后洗漱、阅读,9点上床睡觉。

  这样制订规则后,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落实, 孩子就慢慢享受到了规则所带来的秩序感、安全感。以前每天晚上出去玩他会很焦急地问: “我可以和我朋友玩多久?是不是马上要回家?”现在他很安心,因为我们有“规则”, 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也不是要看大人的心情而定,而是规则说了算。

  我们如果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有素养、有风度的人,就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我们现在并不确定孩子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从事什么工作,但是只要让孩子具备了规则意识并付诸行动,就是为孩子准备了最好的礼物。无论孩子走到哪里, 在什么国家、城市生活,和什么人打交道,规则意识都会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善合作的人、有底线的人、有风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