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失败。每个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或拖慢发展速度,或将正性发展变为“负发展”。而抗挫折能力就像孩子自身配备的保护罩,可以帮助孩子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培养抗挫折能力是孩子的必修课之一。
-
规律1:孩子有应对问题的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
进入小学阶段,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能力去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自理生活、克服学校上的困难、解决与同学的冲突等。
-
抗挫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由于孩子生活范围的扩大,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
规律2: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抗挫折能力,过度的挫折会使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
-
在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后,孩子会出现敏化或钢化效应,或让孩子从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或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保护罩、更好地适应环境。
-
敏化效应:之前的经历使孩子在面对类似的不利局面时变得更加脆弱,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钢化效应:之前的经历使孩子面对类似的消极经历时抵抗力更强,也就是“见怪不怪”。适度的挫折可以产生钢化效应。久而久之,在钢化效应的作用下,孩子就形成了抗挫折的能力。
-
规律3: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拥有的资源有关
-
心理学家对小学阶段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资源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