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ie 姐姐心理宝典 首页 > Jackie 姐姐心理宝典
小学生诚实品质的教养策略
作者/来源:Jackie姐姐    发布时间:2017-04-01

  •  
  •  
  • 策略1:关注孩子的说谎行为,分析撒谎背后的原因
  • 留意孩子的说谎行为。在小学阶段,若孩子有说谎的习惯,以后也更容易撒谎。因此,每次孩子说谎的时候,家长都应该指出来,并纠正孩子。
  • 关注撒谎背后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撒谎行为本身。当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家长需要准确地了解撒谎背后的原因,不将自己“臆想”的内容强加在孩子身上。当家长与孩子一起解决相关问题后,能让孩子明白直面问题才是根本的解决问题之道。
  • 策略2: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
  • 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说谎、说实话。父母的言行会让孩子明白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不但能避免孩子受到其他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能坚定孩子保持诚实的价值观。
  • 例如,无论老师在学校如何跟孩子强调诚实的重要性,一旦孩子发现父母也会说谎,那么孩子会“迷糊”,认为其实说谎是可以被接受的。
  • 让孩子阅读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和实例,诱发孩子对撒谎的罪恶感、对诚实的向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真实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思考。家长不妨在孩子的阅读材料中增加一些相关内容。
  • 策略3:针对不同的撒谎现象,进行区分对待
  • 如果孩子不能区分幻想、听来的信息和事实(幻想型撒谎),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家长不应斥责孩子,而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这样为什么不对。
  • 例如,一年级的孩子跟爸爸看完一部讲述美国旅游时的风景和感受的节目,然后告诉同学,自己去过美国。其实,孩子并不是有意撒谎。此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你看过那个节目,美国很漂亮。你是不是很想去?我们虽然没去过,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查资料了解很多跟美国相关的信息。我们也可以跟其他同学介绍。但我们还没去过美国,所以不能说我们已经去过了。我们都要诚实。明白了吗?”
  • 如果孩子是为了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而撒谎,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说谎的理由,谈谈善意的谎言与一般谎言的区别,以免孩子对诚实的含义产生疑惑。
  • 例如,孩子收到自己不喜欢的生日礼物时,对送赠者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份礼物。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允许的,但需要把握标准。
  • 如果孩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躲避惩罚而撒谎(黑谎),家长就一定要严肃对待。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例如,孩子因为想玩游戏而撒谎说作业已做完。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妈妈也知道你很想玩游戏,但是作业是一定要做的”,慢慢引导孩子先完成大部分作业,然后休息一段时间玩游戏,再继续写作业。
  • 策略4:正确地使用奖励和惩罚,避免增加孩子的说谎行为
  • 切勿奖励孩子的撒谎行为,否则会增加孩子撒谎的频率。当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指出来,并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
  • 例如,爸爸为了不听电话,让孩子在电话中告诉对方自己不在家。当孩子撒谎任务完成后,爸爸就夸孩子聪明。这种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撒谎是正确的。
  • 在奖励孩子时,多使用精神奖励,减少奖励对孩子说谎的诱惑性。研究发现,与精神奖励相比,物质奖励对孩子撒谎的诱惑性更大。当孩子表现良好时,不防多表扬孩子,多以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奖励。
  • 例如,允许孩子多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等增加孩子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间。
  • 当孩子犯错时,鼓励孩子诚实、说实话,坚持“坦白从宽、拒绝从严”的原则。在惩罚孩子时,避免使用太重的惩罚,多使用讨论和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当孩子说实话后,一定要给予肯定。切勿在听完实话后,马上责备孩子,将对说实话行为的奖励与实际错误行为的惩罚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