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首页 > 健康促进 > 健康园地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这些名称奇怪的疾病应该如何防控?
作者/来源:上海疾控    发布时间:2025-09-25

       夏季是蚊虫活跃的季节,因此也是蚊媒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节。最近大家在媒体上一定多次见过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健康宣传,但有好奇的小伙伴已经多次后台询问,这些奇怪的传染病名称为什么都这么拗口,它们又是从何而来?今天疾控君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一、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名称的由来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登革热名字起源有两种主流的说法,第一种来自西班牙语,“dengue”一词原意为“谨慎”或“故作姿态”,用来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走路小心翼翼、姿态僵硬的样子;第二种是东非斯瓦希里语中,“dinga”意为“突然痉挛或抽筋”,可能描述疾病急性发作的症状,后通过奴隶贸易传入美洲,演变为“dengue”。我国也很早就有登革热的记载,最早记录可追溯到中国晋代(265–420年)医书,当时被称为“水毒”。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冬季气温在18℃以上的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临床症状以突然发热、皮疹及关节痛为主要特征。Chikungunya是坦桑尼亚的swahili语中的Kimakonde一词的英译,原意为“弯曲”、“发生弯曲”、“变成歪扭”或“屈肢疼”之意,形容病人因关节疼痛而弯腰曲背、蜷缩身体的特征体态。

二、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核心知识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均为病人、隐性感染者以及非人灵长类。两种病毒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吸血进行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人类对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部分感染者为隐性感染。两种病毒感染后的区别在于:登革病毒感染后,对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增加重症风险;而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后,人类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抗体滴度会随时间逐渐下降。

三、预防蚊媒传染病,防蚊灭蚊是关键

四、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疾病,所以只要防护蚊虫叮咬就可以大大降低此疾病的感染概率。

一是旅行前后要注意

⏩在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游玩、工作前,可先了解当地的疫情流行情况(电话:021-62688851或拨打12360转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在旅游目的地户外活动前,可在暴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驱蚊液)。住宿时选择能提供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杀虫气雾剂等物品的旅社、酒店。如需要露营,可使用专业的防蚊服或蚊帐,这些织物往往经过卫生杀虫剂的处理,有更好的防蚊性能。

⏩回国后一旦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是小处做起灭蚊害

       上海不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疫源地,但每年疾病输入风险较高,因此疾控君建议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降低蚊虫密度,防止本地化传播:

1伊蚊通常孳生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如花盆托盘、水缸、轮胎、一次性闲置容器等,应定期清理家庭环境中易积水的容器,让伊蚊无处生长。

2储水容器应严密加盖,防止伊蚊产卵。

3种植水生植物的花瓶等容器应5-7天换水,冲洗植物根系,彻底洗刷容器内壁。

4废弃轮胎应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可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填砂等处理。